登录注册 退出
  •  
1 2 3 4 5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总会资讯
    • 县域动态
    • 行内动态
    • 慈善视频
    • 法律法规
    • 电子杂志
  • 慈善项目

  • 慈善基金

  • 信息披露

    • 收支明细
    • 年度工作报告
    • 年度财务报告
    • 年度审计报告
    • 年度收支报告
  •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会员单位
    • 机构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捐赠方式
    • 联系我们
  • 阳光慈善

→ 资讯中心

  • 总会资讯
  • 县域动态
  • 行内动态
  • 慈善视频
  • 法律法规
  • 电子杂志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助学圆梦”项目

    已筹款:¥271669.23
  • 甘肃地震应急救援

    已筹款:¥451970.31

10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慈善助力保护“水中大熊猫”

2025-04-22 13:22

4月18日上午9点半,在长江干流苏州常熟段深水区放流点,1000尾中华鲟鱼苗在志愿者的接力护送下,“坐”着水滑梯欢腾游入长江。此次放流活动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在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旨在提升丰富长江生态物种多样性,共同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ddcb282ad922df2dc2bfa3eff5bbdab.jpg

放流现场,志愿者们一边高喊“回家啦”一边接力将中华鲟幼苗放入长江。今年50多岁的范妤是常熟兴福公益基金会的一名义工,已经多次参与长江增殖放流活动。“中华鲟体型庞大,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千斤,它的好坏能够反映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范妤一边轻轻抚摸着水箱中的中华鲟鱼苗,一边向其他人分享有关中华鲟的知识。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繁育,体长在40厘米左右,属于半年鱼苗,繁殖单位规范,检验检疫合格,符合水生生物物种放流要求。”常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严御诚介绍,除了做好检查工作、引导科学增殖放流外,常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内部还设立了中华鲟监测救护中心,该中心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的中华鲟监测救护中心,主要负责中华鲟、胭脂鱼等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救护保育和监测工作,同时拓展中心水生野生动物的科普功能,已成为常熟市长江渔文化科普研学基地。

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的中华鲟,曾与恐龙为邻,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亿年。每年10-11月,它们到长江上游繁殖。随后,幼苗顺江而下,到长江口稍作停留,然后在大海中发育。成熟后,中华鲟游回长江,继续繁殖后代。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千里寻根”的习性,人们称它为“中华鲟”。作为极度濒危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去年起,苏州市慈善总会已连续两年开展濒危物种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放流中华鲟鱼苗超4000尾。

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开展守护长江保护水源慈善项目,并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筹款2564万元,每月至少开展2次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活动全程在各流段渔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通过放流胭脂鱼、长吻鮠、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和鳙鱼、鲢鱼等净化水质的鱼种,提升长江水质,丰富长江生态物种多样性。


江苏苏州市慈善基金会 对本站数据有疑问请致电联系0512-65243339

备案号: 苏ICP备18041553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