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17:00
两会落幕,会期虽短,但信息量一点不少。
关于慈善公益,有哪些亮眼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还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教育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公益慈善出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论述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行业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慈善业界应在健康发展轨道上持续发展
抓住抗击疫情的契机,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必须将公信力视为自己的生命,在信息披露与行动效力上下真功夫;
二是必须建立健全的慈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上下真功夫;
三是必须强化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责任与能力,同时培育民间慈善组织;
四是必须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注入理性,让慈善事业在健康发展轨道上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力度
如何加大支持力度?宫蒲光提出五个“进一步”:
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
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
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营造开放的公益慈善格局
胡成中提出,要营造开放的公益慈善格局、培育浓厚的慈善文化、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
首先,要完善慈善信息公开的专业性规则。
其次,要健全慈善组织监管体系,建立独立第三方评审机制。
再次,要构建公益慈善生态系统:
一是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公益慈善管控中台系统,确保每笔善款善物的捐赠全流程可追溯和可监管;
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最后,要建立有公信力的荣誉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重塑慈善公信力需补齐3个短板
一是补齐运作能力短板。要健全慈善资源协调机制,让公信力强的慈善组织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充分对接优秀公益慈善团队。
二是补齐慈善制度短板。要完善与慈善法配套的规章制度,理顺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为慈善组织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激励与约束并举。成立由专家、捐赠者代表等组成的突发事件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引入专业审计机构,实时监督决策过程和物资流向。
三是补齐信息公开短板。要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建好用好信息平台,在捐赠方与需求方之间搭建一条透明、真实、高效的信息互通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建立慈善信用制度
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帮助慈善组织重塑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可以对慈善组织的信用等级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建立慈善信用制度,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计入社会信用体系,引导更多人参与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良性发展。
政策倡导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建议修法调动社会组织境外筹集款物积极性 建议相关部委修订完善《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中关于受赠人资质范围等规定,充分调动社会组织海外境外筹集款物的积极性,为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中创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子程:建议放宽对慈善组织管理成本的限制 建议出台慈善行业规范指引,引导慈善组织健全标准化、系统化的运行机制,提高捐赠款物的流转效率。放宽对慈善组织管理成本的限制,以便慈善组织吸引高端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降低慈善准入门槛,激励社会资源助力慈善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适时将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纳入计划 建议全国人大开展公益诉讼专门立法调研,适时将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操作层面厘清一些认识,也使之更加有法可依。 全国政协委员杨莉珊:公募资格采用备案制替代许可制,加大扶持民间慈善机构发展 一是公募资格采用备案制替代许可制。另外也可以加强国内慈善机构与国际慈善机构的合作。 建议个人、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更加普惠便民。建议加快推动票据电子化进程,帮助捐赠个人易获得票据进行税前抵扣;此外对于个人大额捐赠当年抵扣不完的部分,建议能像企业捐赠一样结转三年继续抵扣。 此外,还建议完善国家对民间慈善行为的嘉奖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建议尽快明确大病筹款监管主体,完善相关立法 对于目前个人大病网络筹款的现状,车捷表示,个人大病求助以及平台监管目前只能由传统的《刑法》《合同法》等一般法调整,对于筹款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范围,救济方式、行业监管等,缺少特别法的直接依据。同时,车捷指出,个人大病捐助仍缺少明确的监管部门。 同时,需要考虑赠与人的行为能否视同慈善行为,同等或参照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实现个人捐赠行为与慈善行为的良性互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加强慈善体制机制建设 调整慈善事业结构,鼓励民间力量办慈善,并在资质申请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可以按照国际成熟经验修订增补相关管理条例,加强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同时,应该建立国家慈善公益大数据中心,将上市公司、大企业的公益基金、社会责任报告以及明星、企业家的个人慈善,统一纳入大监管体系,鼓励成立企业级、协会级、自组织级的民间公益智库和专业志愿者人才库。 教育公平 民进中央: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鼓励城市名校、社会教育机构帮扶农村地区教育,倡导公益组织、慈善基金等进行网络学习设备捐赠。同时,为农村地区提供多类别、简便易得的教育资源获取渠道。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全面实行公益性在线学习免流服务 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实行公益性学习资源和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免流服务。 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考虑和照顾到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需要,以跨越数字鸿沟、保障教育公平。 一是,要对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贫困学生应提供网络流量补贴,并逐步扩大到所有中小学生。 二是推进对所有公益性学习资源提供免流服务。 脱贫攻坚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建立电商扶贫的长效机制 首先,政府牵头、多方联动是电商扶贫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次,尊重市场规律、培育品牌是电商扶贫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最后,培养人才、扶贫先扶智是电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农民工就业事关脱贫攻坚 受疫情影响,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受阻,亦有人被迫返乡,为返贫、致贫埋下隐患。罗志军建议,从推动农民工工作职业化、推动农民工保障市民化、推动农民工帮扶精准化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避免农民工因疫情返贫、致贫。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后脱贫攻坚时代应关注农村“一老一小” 在后脱贫攻坚时代,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亟需关注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留守老人”的赡养两个问题。 通过推进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实现家庭自理、机构服务与社会救助相结合,满足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亲情关怀等不同层次养老需求。通过解决农村老人子女及后代的“后顾之忧”,助力贫困家庭更好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办好初中阶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同时,把在各地农村建设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改为在中小城市开办“外出务工子女寄宿制学校”,并提供全日制寄宿服务,让贫困家庭孩子们能随父母在务工地就近入学。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大力发展社会慈善救济事业 一是希望出台扶贫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二是健全金融扶贫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慈善救济事业; 四是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与群众稳定增收; 五是创新工作方法,扶志扶智并举,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 儿童福利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何福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上海一家公益机构从留守儿童家庭最根本的关系困境入手,遵循“大制不割”的中华传统智慧,原创了“爱的共振腔”建设全新模型,或成为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根据调研数据看,“爱的共振腔”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建议民政、教育、公安等政府部门及企业引入成熟做法,予以复制推广,在全社会形成流动爱、彼此滋养的良性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晓薇:将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 一是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支持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同时强化基层政府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职能。 二是将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采取专项财政经费支持、在中央彩票公益金中专项列支、政府购买服务等,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支持经费保障机制。在目前实施的儿童教育、儿童营养保健、儿童保护等公共服务项目中,增加对3岁以下贫困、残疾等特殊困难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内容。 三是细化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健全注册、备案登记、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等制度,强化行业自律等,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监管。 志愿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要加快构建以社区(村)为主体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倡导党员带头参加居住社区(村)志愿者组织,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倡导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的志愿服务策略,建立广泛适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明确界定志愿者和义工的范畴。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持续化发展 要从健全制度出发,完善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促使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突出平等关爱的理念,切实保护受助者隐私和人格尊严;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供必要财政经费保障,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养老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让每一位老人过有尊严的生活 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其中,失能老人已达4000万人,完全失能老人超过1000万,对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带来新挑战。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亟需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养老供需矛盾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将为老服务与照护新供给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加大都市远郊和乡村地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助残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希望疫情后残疾人生计问题得到重视 在这次疫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盲人按摩诊所都停业了,许多残疾人的生计很艰难。希望这些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 在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时,应将残疾人、儿童和老人等列为优先保护对象,确保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单位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应完善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法律保障,确保残疾人能够及时获得预警、救助等信息,还应提升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和救助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建议开展自闭症患者全面摸底调查 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都没有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普查。社会关注度缺乏,导致针对自闭症家庭的社会服务和相应保障严重缺乏,一些制度规定不合理,设施、服务以及专业人员等方面供给不足且增长缓慢。刘小兵建议,应建立成年自闭症患者托养机构。 要开展自闭症患者全面摸底调查。通过普查数据,了解自闭症现状,提高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程度,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闭症群体。 要构建成年自闭症托养机构。自闭症托养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应当由政府主导建立。 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学科建设。 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 首先,在新修办法中基于《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精神扩大政策对象范围。 其次,完善残疾及特殊需要儿童的鉴定评估原则和程序,残疾评估鉴定应当依据多学科综合意见,且基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具评估结论和意见。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明确普通学校作为实施主体是保障和发展残疾及特殊需要儿童接收义务教育的优先形式和主要形式,特殊教育学校应作为保障残障儿童教育权利的补充形式。 将融合教育发展状况和质量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部门民生发展考核体系,并建立有效的问责和惩罚机制。 环境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推动生态保护,也是企业家的使命 “加快自然保护地立法,鼓励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地治理”。他建议用“商业的手法”和“平台思维”做公益,用行动来唤醒社会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的关注。 可采用行政合同的方式,鼓励自然保护地委托社会组织或社区管理,鼓励普通民众以志愿者形式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建立统一的环境公益鉴定机构 建立国家性和公益性的鉴定机构,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免费获得鉴定,其成本由财政统一支付。 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鉴定评估标准,作为各地和各个鉴定机构制定具体标准的依据。各地方和各机构可结合本地区、本机构的特殊情况进行技术标准的择取,达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